电影《搜索》讲述了一件公交车上不让座的小事,通过网络上大众的搜索行为,最后演变成为一场网络暴力,引起了不小的风潮。常见的“微博热搜”也是如此,一个关键词会因为短时间内搜索人数的暴涨而被顶到头条,搜索的人越多,就越多人看到这条新闻,从而产生更多的搜索行为。这两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搜索行为在生活中的“强存在感”。“移动搜索”,这个词如今并不令人感到陌生,不论是在iPad上查找一部电视剧,还是在手机淘宝上搜索下单,这些都算是移动搜索行为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,越来越多种类的电子设备,越来越多元化的APP,已经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。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APP,使用各种移动设备进行搜索,会不会产生一定的搜索规律与特征?人们在哪种情境下会产生移动搜索行为?用户在移动搜索时是如何在不同APP和不同设备之间切换?
Mobile Search Behaviors:An In-depth Analysis Based on Contexts, APPs, and Devices一书也许会给你答案。
(图:Mobile Search Behaviors:An In-depth Analysis Based on Contexts, APPs, and Devices)
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丹教授带领团队著述的英文学术著作Mobile Search Behaviors:An In-depth Analysis Based on Contexts, APPs, and Devices,2018年3月由美国Morgan & Claypool出版社正式出版。吴丹教授与其研究团队多年来长期致力于信息检索领域的研究,通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,对当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搜索行为研究进行了全面、系统的总结。受丛书主编、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信息与图书馆学院院长Gary Marchionini教授的邀请,该书入选了信息科学领域的著名丛书Synthesis Lectures on Information Concepts, Retrieval, and Services。该系列丛书自2009年开始创立,长期聚焦信息科学以及信息科技的应用等研究主题,是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研究阵地,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。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的著作入选了该丛书,如欧洲科学院院士、信息检索领域知名专家、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Maarten de Rijke教授,微软研究中心AI部门研究主管、信息行为领域知名专家Ryen W. White等。
(图:该书作者吴丹教授与该书所属丛书主编Gary Marchionini教授)